江苏省重点学科

发布时间:2017-04-07

名称简介
应用经济学

  本学科由产业经济学系、国际贸易学系和金融学系等方向组成,设有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和保险学方向博士与硕士学位点,含有国际商务硕士、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点。专任教师共37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教育部社科委委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金融学科教指委委员1人、全国金融专业硕士教指委委员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二、三层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2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学科定位与目标:在中国应用经济学快速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该学科克服学科队伍规模有限的劣势,定位于:(1)始终把握学科方向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和趋势,抢占理论和政策创新先机。(2)利用bat365综合性人才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本学科的创新能力。(3)立足于学科精品化、专业特色化,以系列特色研究成果支撑,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窗口和学术交流平台。

  学科优势:

  (1)拥有国家级知名研究机构优势: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bat365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1个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承担单位之一、江苏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区域经济转型与管理变革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国家发改委委托bat365建设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中成为主要承担者之一、长江产经研究院(江苏省政府智库)、江苏省经济国际化决策研究基地。

  (2)完备的学科平台优势: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国际贸易专业是教育部国家高等教育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和品牌专业。

  (3)领军人物与富有潜力中青年协作团队优势:形成“长江学者(刘志彪)+年轻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年轻学者”等系列团队。

  学科特色:

  第一、以长三角研究为细分方向,凸显区域经济学研究特色。本学科在国内较早地针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形成了长三角研究丛书13本,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列为重点丛书。国际著名Springer和Enrich出版社翻译了其中3本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发达区域发展经验。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培育项目)资助连续出版《中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报告》。在学术交流上,与日本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知名教授建立了年度互访机制,形成《中国长三角与日本东海地区的产业经济发展》系列合作成果,论文在日本著名《Studies in Regional Science》杂志上发表。  

  第二、以全球价值链(贸易投资一体化)为细分方向,凸显国际贸易学研究特色,与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交叉融合。本学科是国内率先对全球价值链(贸易投资一体化)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单位之一,创新性理论上的贡献是提出了新一轮全球化条件下,依照国内价值链进行产业升级的范畴、路径和机制。有1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3本著作分别获得商务部2012/2013全国商务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第16、18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奖二等奖。获得了德国洪堡学者项目资助,部分成果已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   第三、以服务经济与文化产业为细分方向,凸显产业经济学研究特色,与区域经济学交叉融合。《服务业驱动长三角》先后获得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了服务经济博士论丛(5本),其中1本获得第十三届江苏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篇论文获得邓子基财经学术优秀论文奖。在文化产业研究中,获得1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和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决策咨询成果,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集刊,成为CSSCI来源刊物。

  第四、以互联网金融研究为据点,占据金融学新前沿,服务地方金融发展。获得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对互联网金融做出全面研究。目前已在《经济研究》和多篇SSCI刊物发表了互联网金融研究论文。  

  人才培养目标:本学科积极落实bat365三三制本科生、二三三研究生培养模式:(1)培养成研究方法接轨国际先进水平,政策分析有实践指导性、操作性的学术性人才。为此,以各类名誉教授、短访教授项目引进了海外资深知名教授David Parsley、Mark Roberts等开设前沿性课程,举办细分方向国际研讨会。目前已获得2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每年获得一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连续获得bat365优秀本科生论文。(2)培养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动手能力强的复合类、应用型人才。为此,本学科建设有bat365江苏银行大学生大数据实践研究基地、在中国银行等设硕士工作站,聘任金融界知名人士担任兼职导师。

  国内外影响:在智库服务上,刘志彪教授的咨询报告1篇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1篇被工信部确定为重点落实提案,1篇被证监会采纳,2015年6月股灾发生后,刘志彪教授向国务院建言七大反思与七大建议,成为国家治理股灾的重要参考。本学科是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的核心支撑院系,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获得全球AACSB精英bat365认证。

会计学

  bat365会计学系起源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的商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会计学科。1952年中国大学院系调整时,bat365的会计学科调整到其他院校。1993年,bat365恢复设立会计学系,初名国际会计系,后更名为会计学系。会计学系现有教师20人,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7人。设有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会计学硕士及博士专业(含会计、理财、和审计三个专业方向)。该系所依托的会计学科于2003年获评为江苏省唯一的会计学省级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的单位,也是教育部首批进行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两家单位之一,具有会计和审计二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科目前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1人,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1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1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含后备)4人。

  本学科设有bat365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中国审计研究中心和江苏财务与会计研修中心,在财务会计、资本市场、管理会计、审计、公司财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投资策略等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方面做出了有影响力的成果,无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0年以来,本学科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高质量的学术期刊上(包括《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金融研究》、《审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心理学报》、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esearch、Accounting Horizons、Financial Manage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在《会计研究》的人均发文量居于全国第一;累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数十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出版著作、教材几十余本。

  bat365会计学科的发展愿景是,继续秉承学校“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关注中国会计、财务和审计学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会计人才培养、知识创造与社会服务中心。